邯郸学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大概的经过是这样: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个个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因为一味的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本身的特性都失去了,这样的事情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在今天,家具行业的一些企业依然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一:跟风也会死,且行且珍惜
家具厂家跟风现象普遍,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产品同质化泛滥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之一。往往是某一品类或者风格盛行,一些家具企业便蜂拥而至,争相复制、批量生产占领市场,比如小美盛行的时候,那么在当年的家具展上,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小美风格。
又比如,最近这些年实木家具火了,整个市场板式家具几乎淘汰一空,包括一些原本以板式起家的企业也转型做实木家具;定制家具火了,很多成品家具商都推出定制系列,不管自己是否有能耐做好。
不可否认,由于具备这种快速跟进市场趋势的能力,很多企业才得以保持最低限度的“活着”,部分企业家甚至会认为:要不是当初我变得快,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随着需求浪潮不断漂泊、跟风而动的企业,由于在新的领域缺乏经验和技术,在熟悉的领域又没能很好的沉淀,
所以最后无论哪个方面的成绩都是平平,最终由于缺乏特色和竞争力,逐渐被市场淘汰。这就是我们说的跟风而死。
二:跟风死的原因,怎能用贪婪两个字概括?
第一,缺乏耐性,喜欢赚热钱。
我们知道家具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各种社会需求、文化、时尚品味的变化,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就是越来越多元、趋向个性化、趋向人性化。
在这种浪潮下,很多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又不肯在某一方面持续的提升自己,一味地追求时下行业热点,只求最快速的捞钱,不顾企业长久的发展,最终导致自己被市场淘汰。
第二,缺乏设计创新,逐渐丧失竞争力。
从产品的第一步“设计”开始,一些企业鲜少真正投入成本去培养、壮大设计团队,多是领导人对家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担当起了设计师的重任,而缺乏系统的思维体系和操作实践,
长远来看,这样的产品设计不具备强硬的竞争力,且有不少企业习惯于抄袭别人的现有成品,“拿来主义”练得“如火纯青”。在设计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维权逐渐得到重视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式必将承受被淘汰的结局。
第三,涉足多领域,导致精力分散。
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是天职,可实际上市场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多如牛毛,更有不少家具企业领导人由于涉足其他领域,自己的本职工作应付了事,精力分散、资源分散,便很难真正做好一件事儿。
对于同一个家具企业来说,每开启一个新的领域,就要建立新的生产线、产品渠道,同时在品牌培育、以各种生产成本都将面临压力。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就会导致自身的崩溃,即使企业挺住了这一关,精力、资源的分散导致企业空有规模,却无法再某一方面做强,最终失去竞争力而被淘汰。
第四,自我定位不清晰,缺乏对市场的深入了解。
很多家具人总是跳不出思维的框框架架,容易局限在传统的“一亩三分地”,往往是大家坐在一起唠唠,没几句话就走到了一起,“真理”也因此而生。
可是真实的市场却不是简单几句唠嗑就能说清,企业要走向成功,需要专业的市场团队,专业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数据。
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从而结合自己的特色走在正确的路上。
三:将自己的特性做到极致,也能引领风骚
根据笔者的观察,这些年来仍旧保持良好增长、或者至少平稳发展的企业,并非那些善于“跟风”的企业。
比如:芝华仕沙发,他们仍旧专注于其擅长的功能沙发领域,并没有搞实木或者定制,但最近几年仍保持着其在国内外市场份额增长;
迪信家具,多年来专注高端板式家具,延伸了设计和服务,虽然他们的家具用了不少实木材质,但并不会在市场流行实木的时候一次标榜自己;
红苹果家具,曾经广东知名的板式家具企业,就它仍旧坚守板式阵地,而且仍旧有很好的经销商与消费者口碑。
这些企业,在大浪淘沙的年头,坚守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他们本来就有优势产品上加强研发与升级,将产品做到极致。
“因循守旧”并非他们成功的秘诀,让他们被认可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且做到了精益求精,成为相关领域的佼佼者。
还有,近年来多家成品家具企业推出了定制家具系列,甚至举家转型定制,但是有谁是真正获得成功的吗?
似乎没有,这一部分企业,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自己鲜明的标志。最终也只能落入凡俗之中。
由此可见,家具企业市场的失意,未必是跟不上潮流,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并没有做到极致。
跟风解决一时的营生问题,但持久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是需要品牌有一些不可替代的特性。
点评:为什么会死?其实看看网红脸就知道了,几乎长得没什么区别,时间久了也就恶心了。马上今年广东的春季展即将来临,你或者他的家具会不会“撞脸”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