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诚家居广场建材厅入口的共享按摩椅,提供自助式按摩服务,不断有人上前体验。

在共享经济风口上,一排共享按摩椅骤然现身城外诚家居广场建材厅入口处,脚底传来的疲累感促使人们不断走上去扫码按摩,搭载共享概念的按摩椅提供的自助式服务十分讨人喜爱。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城外诚家居广场,共享按摩椅还悄然进入集美家居大红门店、集美家居昌平店、闽龙广场等家居卖场,遍地开花。共享按摩椅火热和抖抖家居融资,引发家居行业对于共享概念产生遐想:除了按摩椅,家居还能共享啥?

按摩椅涌入家居卖场

“荣康倍儿爽,扫一扫,让身体倍儿爽”、“小歇五分钟,多逛半小时”……诱人的广告语引起了建材城中兜兜转转人们的注意,一排酒红色的共享按摩椅有序摆放,吸引着一位又一位消费者上前,王女士拿起手机扫描按摩椅右侧扶手上的二维码,选择“消除疲劳”套餐,微信支付,闭上眼享受全身各处传来的酥麻,脑海中不断盘旋刚才逛过的店和看过的材料。这是2017年8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在城外诚家居广场见到的一幕,正午时分,上前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是第一家走进家居卖场的共享按摩椅品牌,时间不过一个月左右,但发展十分迅速,已在多家家居卖场投放,并不断有家居卖场主动找我们,甚至有的提出免场地租金,仅收取电费。”荣康按摩椅共享渠道项目经理苏晖拿着手机里家居卖场引入共享按摩椅前后对比照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原来堆放杂物、摆放座椅的地方放置共享按摩椅后,不仅提升了卖场档次和服务,消费者也可以在逛累时坐下来享受全身按摩,皆大欢喜。

面对按摩椅共享渠道数量的提问,苏晖摆了摆手,不断有卖场负责人约她聊,数据也在不断刷新。

集美家居大红门店8号厅投放16台、5号厅投放12台、3号厅投放18台;集美家居昌平店A厅投放16台,B厅预定6台、C厅预定3台、D厅预定3台;城外诚家居广场投放26台;闽龙广场投放21台,8月14日又新增10台,还欠3台;海底捞投放28台;荟聚购物中心投放54台……

她将记载着近3个月共享渠道投入数量的信纸向北京商报记者展示,纸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个场所具体的投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荣康共享按摩椅的战场并不局限于家居卖场,已悄然走进电影院、购物中心等各种拥有高客流的场所。

共享家居大多炒概念

荣康共享按摩椅并非家居行业第一个努力向共享经济风口飞的企业,因获得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航美传媒(股票代码:AMCN)联合创始人提供的300万元天使轮融资而迅速蹿红的“抖抖家居”,正试图借助“共享家具”概念起飞。

据悉,“抖抖家居”实际上是一个家具共享租赁平台,以家具租赁、以租代买、以租转买为切入点,打造家具租赁的流量入口,之后引入第三方商家接入平台,为用户提供全品类家居产品租赁,包括空调、彩电、洗衣机、家居装饰物等。8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抖抖家居网上商城已悄然上线,打开“抖抖家居”公众号进入“抖抖商城”,可根据需求选择中意的家具并在线支付租金,之后由平台进行家具运送、安装服务。租赁期不同,价格不同,租赁期满后,平台将上门回收家具。而连续租赁达到三年的用户,平台将把家具赠送给用户,不再收取租金。“抖抖家居不设实体店,租赁工作在线上完成,由于家具翻新成本低,抖抖要负担的费用也被大大降低,且家具翻新后不影响再次租赁,由此带来盈利。”抖抖家居创始人兼CEO李颖表示,相较于传统家具行业的产销模式,抖抖家居着重在“共享”方面下功夫。

不过,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却指称“共享家具”是一种以共享为名、租赁为实的伪共享生态。资深家居媒体人张永志也认为共享家具是偷换概念,以租代买、以租转买实际上是分期付款,“家居是一种私密的空间,家里的物品是没法共享的,除非不要了,那就是二手货了,也不叫共享”。

家居人需开启共享思维

家具共享难以做到,共享按摩椅的风靡,以及抖抖家居的融资,却极大触动了家居行业关于共享经济的遐想:家居行业还可以共享啥?

北京商报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家居业内人士对于共享经济是发展趋势这一点都不怀疑,但是如何蹭上共享经济热点,很多人还是一脸茫然:“传统意义上的家居都是要进入家庭的,很难做到共享。”

从家用按摩椅开始向共享按摩椅拓展的北京蓝海利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勇认为,那些使用频率不太高的产品比较有机会,比如按摩椅动辄上万元,很多消费者家里都没有,共享按摩椅的出现,让消费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花一点零花钱就能轻松享受愉悦的按摩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共享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共享的业态会越来越多,就看谁发现商机,并迅速打开市场”。

“共享是趋势,但有过程,作为家居卖场,集美广场可以为共享事物提供平台,除了引进共享按摩椅以外,闲置时段集美班车可以共享给需要的人,卖场空白的走廊可以共享给画商,停车场可以给共享汽车提供停车位。”集美广场总经理曲晓红认为,比起思考什么物品可以共享,家居人更需要的是开启共享思维,挖掘过剩资源,资源可以是物品,更可以是时间、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谢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