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MUJI无印良品,有些国人把它当成一个杂货店;

提及NITORI宜得利,更多国人会直接回答一堆问号。

这是两家根植于日本本土乃至经营业务覆盖全球的知名零售连锁企业,无印良品主营日用百货(包含家居),宜得利专注于家居领域。它们极具代表性的传递了日本人纯朴、简洁、环保的消费理念,以及对产品设计和品质上的追求。

无印良品的品牌名称很直接的传播了其产品理念,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所提供的包装与产品上均无品牌标志。而宜得利在成立之初立志“让更多日本人享受到与欧美等同的优秀居家环境”,力求“确保质量与功能的同时,价格减少1/2”。两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在日本本土极受欢迎,宜得利占据一半以上的家具业市场份额,无印良品更是以无品牌成为日本的国民品牌。

介绍完这两家企业,有读者会百思不解,为何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如此推崇,难倒我们国内就没有优秀的零售百货和家居连锁品牌吗?因为历史原因,中日友好主要呈现在外交辞令,在民间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对日本这个国家,以及对日货有抵触情绪。笔者本人也坚定抵制日货多年,但是我们不能不认可的是,日本作为更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国民在消费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太多亮点值得国人借鉴。更合理的产品,更理性的消费,当然值得提倡。而国内家居市场,为何诞生不了类似的企业?

有的读者会提出疑问,"我们有连锁家居零售品牌",此处省略一长串卖场名称...它们本质上是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商.还会有人提出,“华耐公司在全国多个省份范围内以连锁零售方式开展经营”...它本质上仍是一个更大的代理商。本土没有产生无印良品和宜得利这样的家居零售巨头,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如下方面:

第一、国内市场暂时还不是成熟的消费市场。对比欧美日等成熟经济体的理性消费为主导,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在国内仍然占据主流,奢侈品消费也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当一个年轻人为了结婚掏空家族的口袋去消费一套按揭房,丈母娘还要要求他去买指定的开发商时,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很难说是合理的消费选择。盲目的面子消费、攀比消费,在为自身消费背上更重负担的同时,也让社会处于一种畸形的价值取向。

第二、改革开放40余年与房地产开发高峰20年,产生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诚如著名企业家冯仑所说,有的人的钱是赚来的,有的人的钱是捡来的。无论钱是怎么来的,有钱就要消费,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一代的60后70后,对产品消费产生了报复性的行动。各路土豪成为零售届、营销圈各种段子的素材,也对社会消费树立了了不健康的标杆。

第三、国内有太多的精于策划包装的营销大师,助推出一些虚无缥缈的营销概念。比如床垫产品里运用的涤纶纤维,经包装推向市场后即变成了具备特殊功能的3D材质。大批经过各种包装尝到甜头的企业,也就有前赴后继的更多企业涌进来投入重金去开展各种包装。笔者认为,营销策划是一项严谨专业的工作,各种梳理、定位、宣传等一定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盲目夸大,如此这般操作获取的只能是短线利益,也贻害了民族品牌的成长土壤。

第四、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各种类型的企业都有特定的生存空间。做一个省的市场,做一个年龄段的市场,做一个产品系列,都有可能让一个企业成功,这就是国内市场的魅力。所以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对产品设计毫无概念,硬生生推出一堆low到爆的产品,可是它依然可以生存,因为你认为low的产品,它有它的渠道和用户为之买单。无论是美育教育,还是消费理性,相较日本,国人仍有较长的路去走。国内市场的现状也仍旧给一些企业留有生存与改进的空间。

无印良品和宜得利的成功带来的启示很多,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名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庆幸的是,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国人,在消费理念上产生可喜的变化。希望更多的国人,可以更理性的去开展家居消费。也希望更多的家居人,可以更负责任的去开展产品销售与服务,让国人享受更好的人居环境。